首页 > 心得体会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09-20 22:09:38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多篇)(全文共6218字)

第一篇:美的历程读后感

借用书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本书,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记得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有一期介绍的就是此书,当时请到的嘉宾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李泽厚先生的弟子,看样子也已是年过半百了,在说到此书的时候,主持人、另一位嘉宾不管说到书里的哪段内容,此人都能大段背出,真是令人惊叹,从此处可看出此书对此人的影响有多大。

此书名为《美的历程》讲的是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从远古至清末的各个时期,各种艺术门类的分析。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算是帮我扫了关于美学的盲了,好像打开了一扇从未打开过的窗,看见了一个以前从未看见过的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一个花园,历史中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这个花园里面的一朵花、一树木。作者就像守园人,当我们打开书籍,走进花园之时,这个守园人,会为我们做一个认真的向导,一一给我们介绍花园里的花鸟虫兽,如数家珍。只是里面的东西太多、太丰富了,而且我这次走的也太快、太匆忙了,没有细细品味里面的美丽,但是当我走过这个花园之后,身旁却依然留着我从花园里面带出来的一点点花香,沁人心脾,久久不能忘怀。接下来我就采出几朵以诸君一起分享。

1、 作者分析,为什么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这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

2、 关于美,作者这样说,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感官愉悦,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3、 关于历史,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

4、 关于青铜饕餮,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5、 关于汉字,如同 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括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指事”、“会意”的内容,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6、 关于汉代艺术,也正是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容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阔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第二篇: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再一次重翻这本书, 似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似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意外。

纵观《美的历程》全书,从青铜饕餮到汉代陶塑,无不让人感受到稚拙的魅力。 书中说,青铜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 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这 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 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而近年战国中山王墓的大量铜器很标准,格外精巧,玉器也逐渐失去远古时 代的象征意义,而更多成为玩赏的对象,或赋予了伦理的含义。那祭祀礼器,尽管也有龙有凤,却不能令人起任何崇高之感??

所以,在青铜饕餮的最后一个段落,李泽厚说:“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达它的终结之处。战国的青铜巧则巧矣,确乎可以眩人心目,但如果与前述那种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薄厚、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十分清楚,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 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青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反复阅读着这一章节,我沉思良久,感慨万千:创造美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参与的。这样的创造就如同我们写文章,最感人的文章不是运用了多少华丽的辞藻,讲述了多少真理名言,而是这些话是否发自作者的内心。一篇平淡朴实的文章,只要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自然就有可读性。至于后世的狞厉作品之所以缺乏美感,据我分析,是因为青铜时期所有人都非常信奉巫师的话——包括国王和巫师自己,所以他们所创造的饕餮,饱含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期那些造型,制作者里许多人也许本身就是无神论者,或怀疑论者,他们的作 品即使非常夸张、恐惧,也缺少了因真情而带来的美。因此,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 惧,却依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

所以说《美的历程》这部书是用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与单纯的文学审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需要历史知识、美术知识、文学知识等等,很全面。

它的四个特点:

1.跨度很大,点到为止。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这也决定了它只能是笼统的,每一个朝代都只能选取几个点加以阐述,高度概括各个领域的面貌和意蕴,泛泛而谈,引导你循着它的线路图加以深入探寻下去。

2.词汇量很丰富。从它的词汇量就可以看到学者的功力所在,它是一本可以让你做很多笔记的书,很多的词汇都是第一次所闻,很多的句子闪耀着哲理的光芒。而且,它截取 了很多优美的古文诗词,沉下心读便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3.看法中肯。它有很多的看法,做了很多总 ……此处隐藏950个字……泛,丰满而不确定,有一种“可游可居”的自然与生活的关系。第十章为“明清文艺思潮”,论述了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绘画与工艺这四个问题。作者认为这个时期的戏曲小说所传达的社会意义是史无前例的,其大胆揭露社会矛盾,体现人世悲苦的关怀,以及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哲学思想的涌现都是极为重要的。浪漫主义变易为一种像《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那样的感伤文学,而《儒林外史》则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因此,明清文学所体现的世态人情,悲欢离合是中国古代文艺史上最为综合和深刻的时

期。以上这十章内容就是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的大致脉络和基本内容。《美的历程》不仅在李泽厚先生的各种著述中,而且在中国美学论著中都是极有价值的一本著作。它从文化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重审了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互相的作用和反作用。它探索了艺术风格变异的深层原因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类型。

它通过对艺术史的研究从人文的角度思考了“人性”问题,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感情和知觉”。作者认为,艺术作品永恒性的秘密在于它蕴藏了也提供了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这也正是这本书所讨论的美的心理结构,美的形式。李泽厚先生重视研究艺术作品中“人”的问题,对于主体和人文现象的尊重,对于历史和社会心理积淀的研究,是目前研究中国文学艺术史以及思想哲学史的极其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新时期中国美学研究以及文艺理论的重要突破之一。

第四篇:美的历程读后感

青铜饕餮图腾美

——读《美的历程》有感

在老师给我们精心推荐的三本读物《诗论》、《美的历程》和《中国史纲》中,首先吸引我的就是李泽厚先生著的《美的历程》。而我之所以被吸引就在于他在开篇写的一段类似于序言的短文 :“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像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读罢全书得知,《美的历程》以文艺作品为主要对象,对我们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长廊作了一番巡礼,揭示了那些时代精神的火花,如何被我们先人巧妙地捕捉,机敏地再现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远古图腾的神话传说,饕餮狞厉的商周铜器,巍峨壮丽的秦代建筑,古拙浑厚的汉代画像,悲惨森严的佛窟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气韵生动的宋元画轴;《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屈骚的浪漫主义,魏晋诗文的风度神骨,唐宋诗词的情趣意境,明清小说的愤俗感伤??这些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都积淀着我们民族的许

多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说明为什么直到今天,如此久远的古典文艺仍能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倾倒。《美的历程》犹如一位博学的向导,用富含诗意的哲理和思想把我们引进中国古代艺术的殿堂,带领我们品味那文艺的美的精髓。

在《美的历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充满着狞厉美的青铜饕餮图腾。为什么青铜饕餮会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在书中,李泽厚先生也提到,“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这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什么是兽?则各种说法都有:牛、羊、虎、鹿??本书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现代民俗学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表明,牛头作为巫术宗教仪典中的主要标志,被高高的挂在树梢,对该氏族部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在得知青铜器形象的来源之后,我们才可能准确地认识“饕餮纹”之所以美,不在于它本身的图腾,图案有多么的神秘,多么的具有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它之所以美是那些构成图案的粗犷雄健的线条,那种不可抵挡的原始感,这些都无不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宗教情感。再加上该时期伴随而来的氏族部落之间争权夺利、合并战争所引发的大规模纷争、屠杀和掠夺。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才使得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命运气氛,加重了它本身神秘与狞厉之感。但不是任何具有“狞厉神秘”色彩的艺术品都有价值,如果它没有历史命运力量和它内在的原始感,纵然它的形象是如何夸张威吓,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那种震撼力的。总而言之,作者李泽厚先生通过对青铜饕餮的审美观照,

来展示这种作为狞厉美的青铜艺术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进程。正是从它们的身上,体现了早期宗法制社会的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正是从它们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与理想,配上那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的反映了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经历的血与火的野蛮时代。

遥远的图腾与巫术,早已沉埋在了过去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之中。但仍然值得人们去追忆,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始终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原始最宝贵的财富,也为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云南大学何昳文

第五篇:美的历程读后感

近期,拜读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大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古代艺术。《美的历程》共分十章,把数千年的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具有浑厚的整体感与深刻的历史感。但,毕竟是将数千年的美学浓缩在小小的一本书中,我仅仅只是对美学有一点十分浅显的理解。

作者并未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构造中国千年来的美学发展的脉络,而是单纯地以美学的标准论述了绘画、建筑等艺术门类的演变。这就使《美的历程》略微有些艰涩难懂,所以我仅仅只是重点品读了较感兴趣的《盛唐之音》一章。

盛唐之音,让我想到了唐诗。唐诗正是盛唐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顶峰。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绚烂夺目的一章。帝国的稳定强盛,使得各个地域的文化都融入进来。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唐诗,就是在如此环境下孕育而出,并在盛唐达到了巅峰。而提起唐诗,就不得不提“诗仙”——李白。他的诗歌,奏响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他的存在,让充满青春活力的盛唐艺术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美。这位天才般的诗人,饮酒赋诗纵情人生,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才华横溢的李白,以其狂放恣肆的气魄,将唐诗推上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实际上,盛唐诗歌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正是一种音乐性的美。这音乐性的表现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门类,成为它们美的魂灵。《盛唐之音》的论述,让我看到了盛唐艺术的肆意狂放与畅快淋漓。盛唐之音,拥有着音乐般的美??

“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

这句话,概括了盛唐艺术的美。盛唐之音,就是如此的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多篇)(全文共621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