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时间:2025-02-21 07:11:58
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全文共9809字)

第一篇: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张开理想的翅膀去飞翔—记xx镇十八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志愿者xxx

半年来,在太平庄镇十八村多了一个年轻人的身影,他经常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村屯之间,出入于养牛户家中――他便是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xxx。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他放弃了组织为其安排的、在离市区较近乡镇服务的机会,主动请缨,来到全市养牛基础最为雄厚,但距市区最远,交通极为不便的太平庄镇志愿服务,任十八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来个孩子当“村长”行吗?

十八村养奶牛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初期这个村就开始养奶牛,发展至今全村奶牛存栏达2548头,户均6.3头,居全镇之首,与其它行政村比,村民相对富裕。老话讲:“穷村难管,富村难治”,再加上现任村委会主任由于身体原因已一年多没上班,xxx这个助理基本上就顶村委会主任用。刚刚走出校门的xxx的到任,不禁让十八村的百姓产生了疑问:来个孩子当“村长”能行吗?

xxx上任后并不急于表现自己,他在村办公室老老实实呆了半个月,见着什么学什么,不懂就问,很快掌握了四个自然屯的基本情况,对一些重点群众也有了初步了解。xxx坐不住了,天天骑着自行车到村民家串门子,看见活儿就帮着干,没有活儿的时候就和大伙唠嗑,遇着谁家养的畜禽闹了小毛病就帮着看看。村民张树森家养了一帮羊,春秋季节总掉毛,愁坏了老张。一次他和xxx闲唠,想起了小张是学兽医的,便向小张请教,xxx给他出了个方子,没花上10元钱,老张家羊掉毛的毛病就全好了,屯子人不认啥助理不助理的,老张逢人就夸“小村长”好,一来二去的,谁家畜禽有病都爱问问xxx。

村民麻凤国家有5头奶牛,有多年的养牛经验,为了让奶牛多出奶,每到奶牛产奶期他总习惯给奶牛多加料,而且是一加再加没有限度,xxx了解情况后,为他讲解有关科学知识,劝其给奶牛加料要适度,并且要循序渐进,否则会有损奶牛的身体健康,影响以后的产奶量。起初,麻凤国对xxx的说法并不认可,但拗不过xxx的再三劝解,就打电话向省内的一名资深专家咨询,没想到专家的说法跟xxx一样,他这才赶快纠正了错误做法。

去年,十八村在放牧区搞封区育草,村民张佰龙想承包一块,又怕不划算,就找小张打听。xxx领着他到二十五村示范点去查看,给他算对比帐,张佰龙终于下定了决心,承包了两垧,到秋天采草时,项目区比普通草原每亩多产了100斤干草,张佰龙挣着了,对小张佩服得五体投地。

太平庄镇距市区60公里,其中30公里土路,每逢雨季,道路泥泞,出行十分困难,地产鲜奶运不出去,“憋奶”问题相当严重,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年这条公路要修了,但各村都有上土方的任务,过去十八村最怕出义务工,老百姓不愿干,xxx和村书记一起走家串户做工作,给老百姓分析利害关系,村民听后认为有道理,一致表示支持村里工作,决不拖村里后腿,出工时连平时令人头疼的老上访户老薛头儿都来了,结果十八村在全镇第一个完成了上土方任务。提起这件事,以山东移民居多的十八村老百姓都说:“飞翔这小孩儿,还中儿,不孬。”

给“老把式”支招儿

xxx爱串门是出了名的,但最愿意去的就是老养牛户王成高和王乃成家,这两家奶牛存栏都超过了15头,并且子女多,也都养牛,是村里的“冒尖儿”户。去多了就发现了问题,王成高家奶牛不少,出奶量也挺高,就是一算帐,纯收入不多,他就和老王头摆起了“龙门阵”,最后发现在奶牛饲养过程中,粗饲料损耗太大,一斤玉米秸秆奶牛吃下去的不足三两,其余都做烧柴用了,他就把从学校学来的青、黄贮知识讲给老人听,玉米秸秆经过糖化处理后,奶牛能吸收90%,并且产奶量还会提高两成,这样成本低了,产出高了,效益也就多了。老王头听出了门道儿,决定种点试试,去年种的30亩地玉米,到秋全部窖贮,一冬天奶牛全部喂青贮,奶资多收入了4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年十八村40%的农户都贮了青贮,村里落实青贮种植面积时,一反以往冷冷清清的局面,出现了争着抢着报数的喜人场面。

王乃成也是养牛的老把式,家里养了17头奶牛,平时挺好,可一到冬天奶牛就长赖掉毛,蔫食不爱运动,小张看出了门道儿,原来是他家牛棚低矮,牛多通风不好造成的,奶牛一到冬天就伤热,抵抗力低,爱感冒。他建议王乃成建人字架结构,采光通风都好的砖牛棚。老王头儿半信半疑,秋天翻建了牛棚,一到冬天,大小奶牛都膘肥体壮,一点儿毛病都没有了,老把式们服了。

今年春天,王乃成的儿子、姑娘和十八村大多数养牛户也都准备好了材料,要盖砖牛棚了,说是让奶牛住舒坦了,奔小康的大道也就越走越宽了。

“娃娃顾问”

~年,安达市第一家奶牛协会在太平庄镇成立,由于xxx在奶牛专业村的出色表现,被特聘为协会的技术顾问。在三个技术顾问中,其他两个都是全市著名、经验丰富的高级畜牧师,只有xxx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娃,他觉得压力更大了。他结合自己在奶户中走访的经验,梳理出当前制约太平庄镇奶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向协会理事会提出建议,要通过协调饲料价格、整顿饲料市场秩序等手段,加强协会服务力度。当时太平庄镇20多家牛饲料经销商,饲料价格越炒越高,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管理十分混乱,他的建议一经提出,马上得到了全体理事的认可。

~年11月,他和协会理事长一同对哈市、辽宁、吉林等地的饲料市场做了调查,并通过走访牧场和养牛户的方式,选定了吉林大岭实业公司的奶牛浓缩料作为协会的直销饲料,截至目前,奶牛协会已向全镇养殖户供应饲料100余吨。由于协会的介入,太平庄镇饲料价格每袋下降15-20元,仅此一项,全镇奶农每年可直接或间接受益180多万元。

协会在规范饲料市场这项工作上的开门红,给“小顾问”增加了信心,他又打起了奶牛防治繁育这块市场的主意。太平庄镇牛多,经营兽药的诊所也多,部分兽药价格虚高,xxx又建议协会开设便民兽医门诊,直销兽药,以此来健全协会服务体系。他多次与安达市高级畜牧师邹凤驰联系,并与省内知名专家挂钩,开展疑难杂症咨询业务。协会会员小韩家的奶牛,产犊后不吃草料,精神萎靡,xxx与双城牧校高级讲师孙英杰联系,给小韩

家的奶牛会诊,判断为真胃扭转,必须做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xxx始终在现场守护,后期护理中,他也经常去指导,现在小韩家的奶牛已完全康复,为小韩挽回经济损失一万多元。目前,便民门诊的专家已为多名会员家奶牛出诊,治愈率达到了95%,当初对这个“娃娃顾问”持怀疑态度的会员们全都放心了。

为了提高太平庄镇奶牛养殖户的整体养殖水平,xxx围绕奶牛年龄结构、饲料组成、环境对产奶量的影响以及奶牛繁育等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先后专程走访了150个奶牛养殖户,形成了题为《关于太平庄镇奶牛饲养现状的调查和思考》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镇政府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到城里卖牛肉”还是“ ……此处隐藏5265个字……开支1000元以下的,都要经过“两委会”干部集体讨论决定,开支1000元以上的,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坚持将集体收支情况每季度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上去了,有的村干部向**建议提高村干部工资,但**一口拒绝。**没有多花集体1分钱,他每月领取的工资也仅仅是镇下拨的320元。

村铺设水泥村道、兴建红花地桥梁等建设工程资金的利用和项目的承包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但**以党性原则来处理这些问题,敏感问题就成了简单问题了。有些人多次靠近他,有的还用大“红包”、高“回扣”引诱他,要求承包建设工程,他坚决拒绝。铺设水泥村道、兴建红花地桥梁工程的招标、签订合同、施工、质量监理,都在村民代表和县交通局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绝不搞“暗箱操作”,也从不接受包工头或施工单位的宴请或礼金礼品。

深怀爱民之心 多为村民办好事、实事

**古道热肠,乐意为村民服务。不知多少次,村民来到田头找**,说自己的亲人患了病,请他帮忙送去医院看病,**总是马上放下农活就去。不知有多少次,**晚上去串门做计生工作,去看望病人,去调解家庭或邻里纠纷……

**所做的好事,村民们数说不完。2014年修村道遇到资金不足,**垫上了家里1万多元的积蓄;2014年抗春旱,**与另外两位村干部筹资购买了几台抽水机,连续10天10夜守在田头抽水机旁,帮助村民抽水春耕;**特别关心特困家庭,经常组织村民帮助其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

一位收购蔬菜的司机还道出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天,他到**村收购了满车萝卜赶运到外地,车快要开出村口时,却看见**骑着摩托车追了过来,大喊停车,原来是车上掉下来几根萝卜,**看见了便捡起给他追送上来。司机说:“**是多好的一个人啊!”

**最牵挂的,是村里孩子们的教育成长,为改善**小学的教学环境,今年村筹集32万元给学校建起一幢教学楼,让孩子们告别拥挤上课的场面。最让孩子们难忘的是2014年“六•一”儿童节,**自己掏钱买了400多个鸭蛋,让全校的孩子们每人分得2个,孩子们甭提有多高兴了。往后的每年儿童节,他都要给学校里的孩子们送点小礼物。

**事迹在我们生活中平淡无奇,但他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折射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在诠释着党员的先进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党组织的肯定。他连年被镇村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村干部, 2014、2014年被中共**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五篇:村委会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村委会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于太森,男,汉族,****人,1964年12月出生,47岁,中国共产党党员,中专学历,现任**市**下库吉拜村村委会主任。

于太森同志2014年起担任下库吉拜村村委会主任,在他任职的十一个春秋,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委会班子成员、全村群众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投入村公益事业,努力增强村集体收入,千方百计为村民服务,使下库吉拜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村。他始终把给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带领村干部走家入户,收集群众意见,谋划适合本村的发展思路,寻找致富的出路,带领群众致富。

上任伊始,面对下库吉拜村村集体收入薄弱,群众收入偏低的困难形势,于太森主任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他对身边的干部多次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权力用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上,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为此,他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他时常告诫自己:作为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多次聚集村民召开大会,征求意见,经与村民协商,确定了特色种植、发展畜牧的工作思路。他充分利用下库吉拜村回族村民多,善于搞养殖的优势,总结出发展壮大现代畜牧业是发展本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他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村里在原有60头优质奶牛的基础上,近几年发展到养殖育肥牛1600余头,羊3000余只,野山鸡1000只,全村2/3的农户家里都养殖了牲畜,仅畜牧业每年就能实现人均增收500元。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时刻想着怎么能带领群众致富。2014年,他带领部分村民到其他先进乡镇参观了节水滴灌设施农业,大受鼓舞,积极筹措资金,带领村民推广增压滴灌,村民们听了他的介绍,也非常赞同,当年就安装了2014亩地,每亩平均增收300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2014年于太森同志积极争取乡政府支持,又为村里安装了3000亩节水滴灌,到2014年,该村5400亩地全部安装了增压滴灌,经济效益翻了一番。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还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多次到找乡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争取项目支持,2014年,下库吉拜村被确定为**万亩打瓜示范区,集中连片种植1100亩打瓜,每亩享受了10元的补助,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 元。

经济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惠,也为村里公共事业奠定了便利的条件。2014年,在他不懈的争取与努力下,市委组织部给予了5万元的补助,村自筹了6万元,共筹措资金11万元,对村办公阵地进行了维修,安装了锅炉,铺上了地板砖;争取文体局项目支持,为村里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案以及老年人健身器材,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与便利的条件;新建沼气池28座,让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沼气。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为了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他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利用节假日、农闲时刻广泛宣传党的各种政策,倡导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陋习,使精神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于太森还考虑到社会治安问题。他深深懂得农民生活富裕了,社会治安得不到保障,大家仍不能安居乐业。他不仅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而且还对村干部严厉要求。为保一方平安他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治安巡逻队,每天晚上走进院落进行巡逻,特别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为给全村农民创造一个祥和安定的氛围,他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亲自带领巡逻队拿着喊话器挨家挨户地提醒农户防火防盗、注意安全。经过努力,全村没有群体性闹事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生。于太森同志本人也多次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于太森主任带领大多数群众致富后,没有忘记那些弱势群体,对待五保户、孤老户、特困户更是百般关心,惦记他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生产和收入情况。他带头包扶困难户,定期到包扶对象家走访,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逢年过节,他都带着党的温暖上门慰问,并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

他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下库吉拜村的广大党员、群众,在他的引领下,下库吉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连续10年的换届选举,他都以票数的绝对优势当选,同时也得到乡党委的充分肯定。

《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全文共980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