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傣族的风土人情 优选(总结8篇)

时间:2025-01-12 07:11:18
傣族的风土人情 优选(总结8篇)(全文共8412字)

傣族的风土人情 优选(总结8篇) 由会员“小涛”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傣族的风土人情篇2:傣族的风土人情篇3:傣族的风土人情篇4:傣族的风土人情篇5:傣族的风土人情篇6:傣族的风土人情篇7:傣族的风土人情篇8:傣族的风土人情【正文】

篇1: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传统习俗介绍

1、服饰

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男人纹身较普遍。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4、禁忌

傣族的禁忌与宗教有关。如进入佛寺殿堂之前务必脱鞋,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入傣家做客,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5、饮食

与大多数亚洲民族相同,傣族人的饮食以谷类为主。不同地区的傣族主食谷类稍有不同。根据仲富兰在《傣族风俗介绍》一文中所记载,德宏的傣族人主食梗米,而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主食糯米。傣族人所食的肉类主要为猪肉、牛肉和鸡鸭,很少是羊肉。苦笋、苦瓜是傣族的常见蔬菜。傣族人喜食昆虫,蝉、竹虫、蜘蛛都是傣族小吃的原料。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他们用手抓饭吃~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十分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那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能够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傣家菜很少是热菜,很少向中国的传统菜一样炒,他们不用油,几乎都是用生菜或是加水煮熟以后沾蘸水伴着吃的,口感或苦或酸,有点辣。他们的菜很奇怪,有的臭的问这都不想吃,但口感却个性鲜嫩爽口,比如说他们的特色菜臭笋;有的夹杂着各色的香菜,他们的香菜种类个性多,很多的凉拌菜和蘸水都会加入不同的香菜,向

云南的过桥米线就是个性细的米线加香料在家柠檬汁凉拌而成!对于那些连香菜的不吃的人,估计云南菜他们是无福消受了!

篇2: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的文化习俗

1)傣族的语言及文字。傣族即“傣泰民族”。傣泰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文字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

2)傣族的宗教信仰。傣族一般信仰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及印度教。

3)傣族的天文历法。傣族历法有两种,分别是大傣历和小傣历。

4)傣医傣药。傣医即傣族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傣族舞蹈。这是傣族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富饶秀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

篇3:傣族的风土人情

后面还有多篇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竹制器具有哪些

竹篮

顾名思义,竹篮就是用竹子编成的篮子,叫做竹篮或竹篮子。是多种用途的篮子的总称。竹篮的应用相当广泛,可用来装菜,洗衣,盛物件。如今竹篮的应用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用途外还能够作为各种产品的外包装。比如作为粽子包装、月饼包装、大闸蟹包装、水果包装等等。以此替代传统的纸盒包装,即环保又时尚,产品使用完毕后还可作为家居装饰物品和收纳盒,能够说是包装的一次革命。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选取竹篮作为产品的外包装以此吸引消费者眼球,效果明显。

筲箕

为广东话、客家话、潮家话四川话,以及江南地区无锡土话也称“筲子”、“筛子”,《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用细竹篾丝编织的圆形浅浅竹筐,用来盛米淘米,上面有许多细条小槽。汉典解释为:筲从“竹”,“一种盛饭用的竹筐”,也用于淘米或盛米,如筲箕,筲箩(盛饭的竹箩),筲袋(竹制盛器)。斗(dǒu)筲(指容量小的盛器,喻才短量浅);做“水桶”解时,水筲,一筲水。箕: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算命bmfsm.)

在乡村有用筲箕过滤煮过的半生(熟)的米饭,以便得到浓绸的米汤,再用竹箴(zhen)子蒸过滤后的米饭。苏州人家,几乎家家都备有“饭筲箕”。这是一种用竹丝编制的篮子,形状圆鼓鼓,比普通竹篮要紧密些,上面还有一只同样材料的盖子。这种饭筲箕,在夏天个性派用场。因为其透气性好,又有遮灰的盖子,所以苏州人家在屋檐下阴凉通风的地方,都会荡空悬挂那么一两只。乐山人也叫筲箕

竹蒸笼[由www.网友投稿]

竹蒸笼是汉族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饮誉全球。竹蒸笼 ……此处隐藏3584个字……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回到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搞笑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但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之后,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能够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但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不见。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之后,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构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2.泼水节祝福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3.泼水节感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感情、栽培幸福的完美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感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感情故事就开始了……

4.泼水节力量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那里到达了高潮……

5.泼水节舞蹈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群众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6.泼水节“高升”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巡田坝节

巡田坝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迎春歌集会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这天清晨,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树下,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歌手们端着香喷喷的米酒,唱起欢乐的迎春歌、四季歌。人们随着鼓点,跳起对扭舞。

当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一位长者高声宣布“巡田坝”开始时,陶醉在歌舞之中的人们自动组成一支队伍,由扛着彩旗的八个青年领先,大家一路吹喇叭、敲锣鼓、鸣鞭炮、放火枪,浩浩荡荡向田坝挺进……“巡田坝”可谓是傣家人对农业春耕生产的“巡视”,透过这个活动,结合生产实际,村村寨寨还制定一些乡规民约。

如:全坝子的早稻务必在正月十三日以前栽完;放水灌溉,不得偷水、抢水;任何人不得在禁区内砍一棵树,违者,一般群众罚三十碗酒,三十斤鲜肉;村干部则加倍罚。“巡田坝”体现了傣族人民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美德。

窝巴节

是傣族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姚湾碧举行。相传古时候外族入侵,傣族的祖先绿拜王不幸战死,傣家在王子青哥和公主红妹的带领下,继续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到金沙江边。青哥、红妹也被敌人抓获,关进江边岩洞。敌人为把傣家人斩尽杀绝,勾结江崖中一种叫石蛾的妖魔来残害傣家人。石蛾兴风作浪,黑云翻滚,江水暴涨,恶浪滔天,山洪暴发,山岩垮塌,眼看受尽折磨的傣家人就要遭受灭顶之灾。正在这时,青哥、红妹奋力冲出山洞,与石蛾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杀死石蛾,使江水退落,稳住了山岩。黑云散尽了,江水退了,山洪停了,傣家得救了,傣家人在金沙江畔安了家,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但在与石蛾的搏斗中,青哥、红妹中了魔法,转成了青色和红鱼。为了纪念青哥、红妹拯救傣家人的功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傣家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背着佳看美酒,来到金沙江边,载歌载舞,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欢庆傣家人战胜恶魔的胜利。这天一早,人们早早地就来到金沙江边,当太阳照到江边的时候,隆重的节日仪式就开始了。在一名德高望重的傣语长者指挥下,两名傣族壮汉肩抬两条木制的大鱼,一条是青鱼,一条是红鱼,以火枪3响为信号,哨呐引路,吹吹打打把木鱼送

到江边沙滩上。众人尾随到江边,在长者的带领下,用盆去端来江水,在欢歌声中纷纷向木鱼泼去。然后长者用傣语边诵唱着祝福吉祥的话语,边用青松枝蘸着江水,轻轻地洒在众人的头上,人们互相泼水,送去良好的祝福。男女老幼在唢呐、芒锣、象脚鼓的伴奏下,跳起欢乐的"嘎秧舞",预祝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鱼儿满筐,水稻丰收。如今,窝巴节聚会地还成了楚雄、丽江及川滇毗邻地区各族群众进行文化、物资交流的场所,每年前来参加节庆和土特产交易的群众达万余人。

【小编简评】

傣族的风土人情 优选(总结8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傣族的风土人情范文。

【网友评价】

语言感觉很优秀。

《傣族的风土人情 优选(总结8篇)(全文共841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