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干部的民情日记
2014年3月,县委吹响了“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干部下基层的号角,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段下基层生活中,我经历了许多,感慨良多,受益也颇多。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
5月26日(星期六)晴
本周我们不休假,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和镇干部肖磊要去东丽村督导检查该村的养老保险收缴及平安创建工作。我们草草吃完早餐后,就骑着摩托车来到东丽村支书周文东家。我们见到周支书时,他正忙碌着写汇报材料。他见到我们到来,立即起身让座,又是敬烟、又是端茶倒水,甚是热情。我们说明来意后,他把整理好的材料取出来,我们仔细翻阅、查看。该村的资料很齐全,所制作的材料内容全面,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养老保险收缴情况及所遇到的困难,周支书介绍到:“我们村应参保329人,已经缴费316人,还下欠13人。这13人长期在外务工,一直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昨天,我主持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4个组长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此事,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预计6月中旬完成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我们检查工作的,不仅要听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查更重要,这样工作才有成效。于是我和肖磊同志对东丽村的养老保险收缴及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我们走访了周文瑞、周明田、周明玖、杨德连等十几户农户,他们都对村支书周文东同志赞不绝口。他们说:“周文东是个好同志、是个好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们都当亲人看待。在养老保险收缴过程中,他亲自带领 1
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宣讲,把政策讲清说透。如果我们有困难,暂时拿不出钱,周文东说:“只要你们把政策领会清楚,暂时没钱交没关系,我先给你们垫上,等你们有了再还给我”。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他带领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发送资料,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宣传资料整理的整整齐齐发到我们手中,还仔细讲解上面的内容,让我们对平安创建有了一个全面、更高的认识”。
我们把老百姓对他的称赞说给周支书听,而他却淡淡一笑,说:“做这点工作算什么,他们这样赞扬我,真是太抬举我了。做这些工作,只是尽了我做支书的本职而已,和郭明义同志比起来,我和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了。2014年5.12大地震,对我们村来说,既是一场灾难,又是一个机遇,真是祸福相依呀。虽然这场大地震让我们全村人民失去了家园,但却让我们全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各级党政机关及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全村群众从高山上搬迁到平坝里,都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家园,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尽自己本职、尽自己本分,又怎敢居功。我们村现在还在建设发展中,很多工作都需要我们全村人民参与,我苦一点、累一点又能算得了什么?只要全村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再苦再累都值”。周支书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们两人感受颇深。
回到单位后,周支书的话总是萦绕耳旁。那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份真情实意的表达,让我从中收获良多。一个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心里时刻装着的是自己的职责、是本村的发展、是全村群众。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和对村支部书记的敬畏感、责任感,才有了东丽村顺利实现整村搬迁,建设成为新农村示范点的成就。周支
书,你是我们的偶像,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把工作干得更优异、更出色。
农户田地间走出致富路
5月27日(星期天)晴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我和镇干部肖磊来到东丽村二组村民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家。一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采摘一串串黑木耳。见到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以后,我说:“你们姐妹俩地栽黑木耳产业做的很出色,我们是慕名而来学习取经地”。周秀琴却幽默地说:“这几天,正值三夏农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我们全家人也不能闲着呀!不然我们吃啥、穿啥?饿着了、冻着了那还不要紧,要是让全村人说我们好逸恶劳那可就糟了呦”。我开玩笑说:“我们接到群众举报,指责你们不好好种粮食,却栽种袋料黑木耳,1亩地年收入达好几万元,让他们看着眼红。我们就为此事,专门来走访调查的”。一番幽默的简短对话,顿时让全场人开怀大笑。
我们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谈,了解到她们姊妹俩于2014年就外出学习地栽黑木耳技术。学业归来后,她们自己就开始做实验,学种植,完全掌握栽种技术之后,她们于去年种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纯利润达4万余元。于是,今年就扩大规模,栽种了6万袋,预计纯利润能达12万余元。介绍到这里,她们专门把我们带领到2楼的阳台上,指着不远处黑木耳栽种区域对我们说:“这几天,正逢下了几场大雨,6万黑木耳菌袋全部结出了菌耳,从这个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地栽黑木耳生产过程及市场销路情况。
25岁的周艳红很腼腆地回答道:“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成活率达95%以上。我们已和汉中、广元等地的客商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我们在销路上一点都不发愁。我来为大家算一笔账:种植1亩地粮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计算,全年纯收入不超过3000元,但栽种1亩地黑木耳,纯利润达2万余元,是种植粮食的6倍多。在我们这个地方,非常适应地栽黑木耳生长,这个产业的的确确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从庙子岭搬到东丽新村后,我和姐姐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栽种黑木耳行列,我们愿意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父老乡亲一起发家致富”。周艳红一番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认识所感染。驻村入户走访的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指导、科学发展对农村经济提升的帮助。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今后基层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将日日琐碎的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更加热爱基层,真正架好群众和干部的连心桥,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中闪光。
第二篇: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党员干部“进农家、下基层”民情日记
2014年5月21日星期六小雨 早上8点,我带领机关11名同志,从县城出发,前往盐井镇长沟村的“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联系点。此行目的,主要是了解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经过几小时崎岖山路的颠簸,我们抵达了长沟村。在村总支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梁龙翠支书介绍了长沟村目前的基本情况。听了他们的情况介绍,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格外高兴。我对村总支两委班子同志说,这次县委在全县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意义重大,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在村委会听完情况介绍后,虽然天空依旧下着小雨,但我还是决定去走访几户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也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局干部职工的 ……此处隐藏3024个字……2014年1月6日
今天去马蹄乡横路沟村双联户,三年来,多次去哪里,每次都觉得有新变化,村容村貌,老百姓收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羊舍,一幢幢新修的高标准住宅。同样的地理环境,同样的一群老百姓,三年时间似乎这种变化不可理解,过去那里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我现在说那里大部分老百姓人均收入超过了两万、三万、四万有人相信吗,我肯定没有人相信,如果我不是一次次的去哪里,我也不会相信,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其实,哪里都有发展的空间,只是看是不是选准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同样的一块土地由于发展的路径不同,发展的效果就会千差万别,马蹄横路沟是一个鲜活例子,过去我们死守着那些土地,粮食产量低,入不敷出,年年岁岁,人穷志更短。我们换了个思路,种草养畜,三、四年大变样,人初步富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在哪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在这里没有埋怨没有等待,只有憧憬,只有谋划,户户都在说明年的打算,以后的规划。在哪里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情亲、友情,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虽然现在哪里还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哪里的老百姓劳动强度还有点大,收入还不够高,但是,我相信有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有老百姓的辛勤劳作,哪里的明天会非常美好。
第四篇:挂职干部民情日记挂职干部民情日记
创新突破谋发展 暖心暖意度寒冬
周一,我按照县文体广新局周春香局长的指示,对《xx县非物质文化技能传承手工艺一条街建设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起草了《xx县非物质文化技能传承手工艺一条街经营者承诺书》。
周二,xx局长兴致勃勃的和我交流了创作具有xx风情的歌曲的想法。恰巧,从今年7月6日,我来到xx工作时,就创作了近三十余首富于xx风情的歌词,与xx局长的想法是一拍即合。
xx局长当天就打电话联系作曲的事,我从三十余首歌词中精选了十首歌词,交给xx局长。xx局长高兴的说:我们可以将这些歌词送给县委xx书记、县政府张德发县长处,争取通过县委书记、县长的支持,找精通藏歌创作的名家作曲。xx局长这种雷厉风行办事风格,让我十分钦佩。在xx局长的带动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制作一张富于xx风情的原创歌曲专辑,将xx绝美的自然风光,绝善的人文风情,通过激扬深情的歌声传唱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xx,走进xx。
更让我惊喜的是,当天下午,局里的文艺骨干xx主动请缨,要为我创作的歌词作曲。我喜出望外的将歌词发给xx,让她从歌词中选择一两首自己有感觉的歌词作曲。xx经过一番选择,最终挑选了两首歌词——《云上碉房》、《草原上的眼睛》。
周三,我和x局长就在局里的琴房内,欣赏到xx自弹自唱的原唱歌曲《云上碉房》。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对单位同事这种旺盛的创作热情十分感动。从xx主动请缨创作歌曲的举动来看,“地处偏僻,思想不保守;条件艰苦,工作创一流”的xx精神,得到生动形象的诠释。
周四,在县委、县府统一安排下,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认真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盛况。xx局长委托我在适当的时间,为全局干部职工做一次专题讲座,重点讲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容。局长的信任,让我只有全力以赴的准备,让这次专题讲座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周五,xx局长委任我全权负责文体广新局创建2014年xx县平安单位的工作,并让单位同事xx协助我开展此项工作。
本周工作虽千头万绪,但有过担任校长经历的我,仍处变不惊。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多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铺开。
本周与我同在文体广电系统挂职的xx、xx两位大哥不惧天寒地冻、道远路颠,随省委派驻xx县(xx市)群众工作组,深入各个乡镇,拍摄工作组开展工作的纪实专题片。xx大哥忍受着右臂胳肢窝淋巴肿大化脓的病痛,在医院输完液,就随工作组奔赴工作一线,坚持拍摄工作。xx大哥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令人动容。xx大哥一边要忙于局里的工程招标工作,一边又要充当摄像记者随工作组下乡拍摄,可谓是忙上加忙,从容淡定。早出晚归已成为xx、xx两位大哥的家常便饭,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让我感动,激励我奋进。
工作上的激情奉献,让我在寒冬的xx心暖如春。更有来自各方的关爱,让我心暖。
周二,xx局长将家里的一桶蜂蜜、一袋大蒜送给我们三位援藏干部,并温馨提示:多喝一点蜂蜜水,对肺有好处。
周三,我收到xx市xx太极拳俱乐部主席xx大哥给我寄来的暖冬礼物——一件防寒的冲锋衣、两盒咖啡、一张xx亲笔写的慰问纸条。这样温暖人心的礼物,就连同事们也羡慕不已。我当珍惜这种友情,用好的工作业绩予以回报。
周四,同寝室的xx大哥带着我在xx超市、农贸市场采购做饭用的各种物品,用xx的话讲,现在是我们自己做饭,享受烹饪美食、增加御寒热量的时候了。
本周我经历了烧火取暖从惨痛失败(烧了一个多小时,打火机用得没了气)到在xx大哥的悉心指导下,轻而易举的将火点燃的成功,这一大悲到大喜,让我更加珍惜烤火取暖的时刻,而且让我在学习生火的过程中,明白了“人要虚心,柴要空心”的诀窍。这正是:
创新突破谋发展,局长职工齐心干。原创歌曲唱xx,点滴努力梦终圆。林海之冬天虽寒,多少关爱让心暖。感恩奋进为回报,奉献无悔在高原。
第五篇: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
201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终于挤出点时间,吃过午饭,便带领相关人员深入联系企业丹棱万平纸业有限公司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丹棱万平纸业有限公司位于丹棱县城东工业园区内,现有总资产880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1680万元。占地面积76.8亩,拥有员工近200人,主要产品为施胶瓦愣纸,年生产能力5万吨,年产值1.5亿余元,年税利超过2014万元。该企业率先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废水循环使用零排放工艺流程,被省、市列为重点关注企业,连续三年荣获丹棱县委、县政府先进企业表彰;连续两年被ms市政府授予“ms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获四川省农业发展银行aa+信用等级。
公司正投资7800万元,新建第二条2.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该项目属秸杆综合利用工程,采用热电联产工艺,被列为四川省火炬计划,我见到了正在施工的现场。目前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流动资金不足。
通过实地了解,我感觉到这是一家底子很好,发展前景可观的企业,下一步我将积极协调环保、金融等相关部门,将其纳入技改项目规划,向省上争取污染治理和技改资金,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临走时,留下了电话号码,并表示有任何困难可以直接联系,我将尽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很感动,说“市委作出的主动作为创一流为民服务当先锋的决定就是好,让他们找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希望”。
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干部下乡民情日记
一名乡镇干部的民情日记
援藏挂职干部民情日记
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民情日记
走访慰问党员干部民情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