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规范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意见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以来,全区各有关单位强化责任担当、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探索推进,已实现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文明实践项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惠及全民,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还不同程度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常态长效不到位、群众参与不踊跃等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现就进一步规范加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文明实践阵地提档升级
1.加强规划建设。全面梳理盘点区、镇(街道)、村(社区)阵地资源,紧密结合“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考虑本辖区实情,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布局。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要求,突出教育和服务功能,体现红色阵地属性,完善中心(所、站)组织设置、工作规范、运行流程,配备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管理人员,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2.扩大阵地覆盖。依托各类开放性的社会资源打造文明实践基地,重点选择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等公共场所设置文明实践点。对分属各条块服务群众的各类阵地,按照文明实践要求改造提升、统筹使用。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具有教育服务功能的阵地资源对群众开放,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组织高校院所、文艺院团、文明单位等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挂点联系、结对共建,提供人才队伍、文化资源、活动阵地等各方面支持。
3.规范氛围布置。统一全区文明实践标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logo用在志愿者服饰、门牌展板、电子屏幕上。在文明实践各类阵地显著位置合理设置辨识度高、指向性强的标识标牌。对照最新创建测评标准,广泛布置文明实践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用好展板、广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宣传文明实践功能作用、服务内容,让文明实践处处可见、时时可感。
二、志愿服务队伍充实壮大
4.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全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镇(街道)、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各所(站)队长,带头开展服务。各部门、各行业依托全区10大志愿支队及若干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统一归属志愿服务总队,每支队伍全年集中服务不少于12次。
5.夯实志愿服务力量。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身边好人、道德楷模、乡土文化人才、在校青年学子、返乡创业人员等作用,广泛开展疫情防控、敬老助老、救孤助学、帮困助残、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平安守护等邻里守望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对口联系和结对帮扶机制,推动机关志愿力量、党员先锋下沉到所、站,积极认领参与各类志愿服务。
6.加强能力素养培训。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提高志愿者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知识技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每年对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至少1次岗位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领域专业志愿服务组织每年进行至少1次岗位培训。
三、文明实践内涵纵深延展
7.落实首要政治任务。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贯穿文明实践工作始终,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面向广大群众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泛组织“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活动,激发群众奋斗精神。充分发挥“百姓名嘴”宣讲队、红色讲师团等作用,丰富理论宣讲方式,围绕基层群众的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把党的理论转化为本土案例,通过宣讲会、道德讲堂、田野课堂、网络音视频节目等线下线上渠道,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矩阵。
8.丰富拓展实践内容。统筹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任务,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项目,做到项目月月排、活动天天见。创新形式载体,大力开展“文明滨湖有你有我”主题活动,倾心打造“志愿‘滨’湖爱满‘湖’湾”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三月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月”、崇德乐善“一月一主题”主题公益活动等,探索设立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让文明实践有规律有节奏、为群众所期盼。
文档为doc格式